继去年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静宁活动成功后,今年7月17日,我院团总支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再次走进静宁,参加活动的带队教师和13名学生队员在静宁县红寺乡二河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队员们为孩子们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为全体学生做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返回学校之前,支教队员还和二河小学的孩子们一起为二河村的乡亲们献上了一台丰富精彩的文艺节目。
心理辅导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三组进行,一年级为一组,二三四年级为一组,五六年级为一组,分别由我院心理咨询专业两名支教队员组织开展。队员们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心有芊芊结”等一系列集体游戏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队员和学生们顶着烈日,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了文艺节目。看着孩子们僵硬、稚嫩的动作和一张张踏实认真的面孔,所有的支教队员都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一周的支教生活中,没有一个队员睡午觉,教室里、操场上,到处都能够看到队员们紧张而忙碌的身影。合唱、舞蹈、联唱、诗歌朗诵、歌伴舞等16个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终于成功上演,一曲水木年华的《启程》唱出了所有支教队员的心声:等到相遇的时刻,我们再唱这首歌,就当我们从未曾离别过。
静宁县是羲皇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这块土地。境内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古长城等遗存146处,现有古成纪遗址、文庙古建筑、清真寺古建筑、靳寺古墓葬遗址、庙儿坪古文化遗址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县已有2000余年,汉置成纪、阿阳县,宋置德顺郡、陇干县,元始改德顺州为静宁州,取“平静安宁”之意,1913年改为静宁县。1949年8月6日静宁解放,隶属定西分区,1950年5月25日划归平凉专区管辖至今。汉飞将军李广、抗金名将刘琦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静宁,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曾在界石铺宿营,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民国 2年(1913年),改静宁州为县,全县分为5区,辖123村,隶书属泾原道。民国15年(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推行保甲制度,全县划为6区、294保。1940年撤区,改为18个乡镇、164个保。1942年,静宁南8镇(通野、章麻、良邑、水洛、焦韩店,朱家店、宁阳和计都)划归庄浪县,将庄浪县广盈乡、云翠乡部分地区划归静宁。当时静宁有城关镇和威戎、仁和、新民、仁当、治平、甘沟、红寺、高界、单磑、云翠、殷平等12个乡镇、105个保。1949年8月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大军,解放了静宁,属定西专员公署。1950年属平凉专员公署。2002年平凉专员公署撤地设市,静宁县隶属平凉市。目前,全县共辖5镇19乡、1个街道办事处,即城关镇、城川乡、八里镇、司桥乡、曹务乡、古城乡、威戎镇、双岘乡、雷大乡、余湾乡、仁大乡、贾河乡、李店镇、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甘沟乡、红寺乡、细巷乡、四河乡、界石铺镇、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城区街道办事处。
红寺乡位于静宁县西部,距县城31公里。全乡共辖17村123社3664户17295人,确立了川区2村主抓果品瓜菜业,山区 15 村主抓养殖业,大面积推广坑垄洋芋,扩大地膜覆盖的产业开发的思路。目前,全乡果园面积达到5994亩,其中早酥梨 2952亩,优质大接杏2980亩,苹果62亩。建成了魏沟、化沟2个专业养牛村,饲养量达6320头。二河农业示范园区,以川区1350亩川水地为依托,建成早酥梨园1283亩,实现了川区果园化,已有620亩开始挂果,每年可产优质早酥梨620吨,套种大西洋等订单洋芋600多亩,亩产3000斤,年总产量达900吨,发展洋芋种植13000亩,地膜玉米16000亩,膜侧小麦3000多亩,全年粮食产量总产量达7150吨,人均产粮41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