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推动人的现代化,基础是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今年2月刚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必须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标准化、均衡化、信息化、国际化。
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化的品质,是提高现代化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和师德素养等。
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是衡量现代化实现与否的基本标志。教师队伍的标准化主要指要按照教师配备标准补充教师、新入职教师要具备合格学历和教师资格证、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要达到规定要求等。
均衡化。均衡化是现代化的内核,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教师队伍的均衡化主要指区域、城乡、校际间的均衡配置,达到教师数量、结构和质量在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均衡。
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加速器,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教师队伍的信息化主要指教师具备应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素质。
国际化。国际化是现代化的表征,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教师队伍的国际化主要指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有效运用国外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队伍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具备了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
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较少,海外研修比例不高。一些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不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还不够普及。配备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资格制度还有待健全,特别是合格学历标准与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均衡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城乡二元结构分明,各级各类教育在办学理念、投入、条件、标准等方面差异较大,区域、城乡、校际教师队伍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师道尊严需要进一步提振。教师薪酬待遇近年来连年增长,但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还有一定差距。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需要进一步浓厚,师道尊严需要进一步提振。
切实落实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政策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
总体谋划,统筹推进。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国家总体框架下,各地因地制宜研究本地区教育现代化路径,构建中央统领、地方支撑的制度体系,开通教师队伍现代化建设“直通车”。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施与教育现代化阶段相配套的政策举措,5年左右健全教师培训体系、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到2035年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加快修订完善《教师法》,对教师队伍建设由教育系统的内部治理逐步走向编制、人事、财政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治理,既要强化教育部门的统筹管理职能,又要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能和权力边界。
分类指导,精准推进。定向发力,靶向治疗,提高实效。一是分学段培育。中小学教师突出专业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培养层次,强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幼儿园教师突出善保教,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5年制专科层次,强化保教融合,注重才艺兼备。职业院校教师突出双师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突出创新型,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成长,增强创新素质。二是分区域施策。引导发达地区率先发展,加大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补齐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短板,重培养、扩补充、提待遇、推交流、促发展,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教师队伍。三是分类别造就。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先,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师德师风建设为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以促进专业发展为基,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育人本领。
抓住关键,改革推进。一是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各校出台实施细则。加大宣传力度,创作影视作品。健全荣誉制度,选树师德典型。加强失德惩处,依据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严肃处理。二是振兴教师教育一流化。推进强师筑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支持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提高专业门槛。调整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升级培养卓越教师。三是优化教师管理机制化。建立开放、多元、竞争、有序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职称、岗位、编制、资格等方面的优化政策,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加大教职工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推进交流轮岗,激发教师队伍建设活力。特别要严把入口关,提高任职学历层次,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实行目录清单,切实减少外来干扰,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四是保障教师待遇联动化。推动地方加强省级统筹,健全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特别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断增强中小学教师的获得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需要各部门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倾斜政策。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解决好民生保障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强国筑梦之师。(任友群 来源《学习时报》)